界面新闻记者 | 何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8月29日下午,民生银行通过电话会议形式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民生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王晓永执行董事、副行长张俊潼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李彬副行长林云山副行长黄红副行长李稳狮首席信息官张斌等高级管理层出席会议,并逐一回应了市场关于净息差、资产质量、供应链金融、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分红方面,根据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民生银行拟向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和H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36元(含税)

负债成本下降对息差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加52.57亿元,增幅7.83%。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减少10.94亿元,降幅4.87%。在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260.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5.51亿元增长了26.7%,导致营业利润同比缩减。同时,营业外收支净额为-3.30亿元,去年同期则为0.35亿元,也拉低了净利润。

民生银行2025年上半年利润情况    (图源:民生银行2025年中报)

营收方面,民生银行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幅1.28%。

该行表示,利息净收入增长主要由于负债成本改善助推净息差企稳,同时生息资产增长,量价因素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报告期内,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224.47亿元,同比增长579.32亿元。

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加46.36亿元,增幅2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增幅0.41%。

非利息净收入的增幅主要来自于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34.96亿元,同比增加45.96亿元,增幅51.64%,该行表示,主要是抓住市场机会增加债券等交易,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

民生银行非利息净收入    (图源:民生银行2025年中报)

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BP李彬表示,在行业息差普遍承压的形势下,民生银行息差实现了企稳。

但环比来看,在今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净息差为1.41%。李彬表示,二季度净息差相比一季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资产端收益率下降。随着利率中枢整体下行,加上资产投放竞争比较激烈,二季度资产端收益率比一季度下降6BP。

展望下半年,民生银行认为,一方面,在利率下行和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负债成本下降对息差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另一方面,随着银行贷款定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场化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资产收益有望趋于稳定。

当然,也要看到,信贷资产的竞争仍然激烈,同时存款表外化趋势的影响,存贷款规模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业务量价平衡难度加大,使得息差管理面临较多挑战。”李彬表示要努力保持息差稳定。

具体而言,在资产端,统筹兼顾做好资产业务的“量价”平衡。一是加大优质资产投放力度。持续将信贷资源向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倾斜,提升信贷投放质效。二是提升风险定价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通过对客定价分层授权、差异化管理和精细化后督,推动贷款合理定价、资产收益企稳。

在负债端,多措并举加强负债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持续优化存款结构。聚焦业务场景建设,专注做优做强支付结算业务,持续提升结算性存款占比。二是精细化负债定价管理。有序开展中长期高成本存款,到期接续置换和留存转化工作,并通过加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同业负债规模结构,推动负债成本进一步下降

持续推进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亿元 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总额1218.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6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2.72%,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5.06%,比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黄红介绍,从业务板块分布情况看,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小微和零售类贷款,6月末小微和零售类业务(含信用卡)不良贷款额 329.2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7亿元,风险上升主要受部分小微企业经营承压、楼市尚未企稳、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公司类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3个行业,主要受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

此外,我行持续加大房地产贷款风险化解力度,上半年房地产业不良处置同比增长,6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额比上年末减少51.12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1.53个百分点。黄红补充称。

展望下半年资产质量,黄红表示,仍需重点关注对公房地产领域和零售类贷款的风险压力,预计全年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明显大于去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351.56亿元。其中,清收处置不良贷款320.77亿元。作为比较,去年上半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281.50亿元。其中,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76.25亿元

按照处置方式划分,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现金清收42.07亿元、转让73.03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55.48亿元、核销149.74亿元、其他方式处置0.45亿元;清收处置非信贷不良资产30.79亿元。

黄红日表示,近年来,结合处置化解形势和不良资产实际,分类施策,充分运用各类清收处置方式,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处置规模同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是该行把握不良资产市场时机,增加转让和不良资产ABS等处置方式的运用。

民生银行预计全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与上年度持平或略有增加,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零售代销理财规模突破1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是民生银行的重要业务抓手。

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达5372户,较年初增长1440户,链上客户5.7万户,较年初增长1.1万户,业务余额达3743亿元,较年初增长639亿元。

李稳狮表示,这得益于民生银行供应链业务的组织模式业务特色。

组织模式方面,民生银行依托“专班制”和“链长制” 来推进供应链业务。一方面,总分行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专班,通过专班机制打破传统部门壁垒,实现客群、产品和风险相关条线的高效协同;另一方面,围绕供应链重点项目,按链指定链长,担任链条整体服务的负责人,统筹管理好全链条业务协同发展。

该行零售业务亦取得较大进展。

截至半年末,民生银行零售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3.89%,其中,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12.84%;零售客户AUM (管理客户总资产) 规模比上年末增长7.05%,金卡及以上客户、私人银行客户AUM增幅分别达到7.35%、11.79%。

张俊潼介绍,上半年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客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零售AUM两万及以上客户、私人银行客户的增量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增量。

二是金融资产量质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AUM总量的增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量, 同时在结构方面,非储金融资产规模增长是去年的1.7倍。储蓄中活期存款余额占比32.15%,在可比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

三是按揭规模保持连续正增长。今年连续6个月实现按揭余额正增长,投放量和整体余额都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经过持续经营,按揭新客的户均AUM 同比增幅20%。

张俊潼称,取得这些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进一步重视零售的获客,从源头上提升零售业务的发展质量。同时持续深化分层分类的客群经营模式,持之以恒深化基础客群直营、财富客群专营、私银客群双营,精进稳健的财富产品体系

特别是顺应今年权益市场持续向好趋势,持续加大固收+理财业务布局。上半年零售代销理财规模突破了1万亿元。张俊潼提及。

探索端到端的AI赋能

张斌在发布会上指出,AI是科技和银行运营范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民生银行上半年实现了AI智能体平台部署应用,新增78个细分应用场景。

去年全年我们是80个应用场景,今年半年已经和去年一年的规模基本持平。看得出民生银行的AI应用呈现了加速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我们始终注重企业级能力的打造,二是有效的组织推动。在2025年6月底大模型的应用日均调用量比去年年底增长了3倍。张斌表示。

应用场景方面,该行上半年的重点应用包括授信尽调、零售营销、远程坐席、业 务运营、知识问答等领域。其中,授信尽调领域,通过大模型辅助生成各类风险分析专项报告,提升了客户风险分析与预判能力和效率,80%新增授信场景下这些功能都得到了应用

同时,大模型用于零售客户经理营销辅助,包括客户画像、客户推荐、财富管理 辅助功能在全行得到了推广应用;通过大模型用于意图识别和知识库建设,手机银行APP上机器人智慧问答解决率提升了16%。

张斌特别指出,除了将大模型用于业务经营管理,民生银行把大模型深入研发全流程、拥抱软件工程3.0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过去我们主要把大模型用在代码生成、单元测试和接口开发等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开展科技全流程,包括需求、开发、质检、测试、运维全领域的应用,并且也在探索构建研发智能体,探索端到端的AI赋能。张斌介绍。